美债“跌倒”,华尔街大行“吃饱”
利率曲线变陡,简单说就是长期利率涨得比短期快,比如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远高于2年期,这叫利差拉大。最近2年和10年期美债之间的利差达到自2022年以来的最大值。
利率曲线变陡,简单说就是长期利率涨得比短期快,比如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远高于2年期,这叫利差拉大。最近2年和10年期美债之间的利差达到自2022年以来的最大值。
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《环球新财讯》报道,5月初,央行宣布降准降息,向市场释放大量流动性,带动市场利率走低,整体营造较为宽松的货币市场环境。在降准降息的影响下,银行理财正在发生明显变化:目前,有超百只理财产品密集下调基准利率,当中包括国有大行、股份制银行以
可以看到,在通胀最厉害的时候,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达到过252%。也就是说,你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,1年之后就变成了3520元。
央行今日净投放2470亿元,临近跨月,银行和非银7天及以上资金回购价格多数上行。国债期货收盘多数上涨,30年期主力合约涨0.13%,利率债中长端品种走强。具体来看:
当前美国债务问题正以惊人的速度恶化。截至昨日,美国国债规模已逼近37万亿美元,相当于GDP的124%,且以每三个月1万亿美元的速度持续扩张。这一数据意味着美国全年创造的财富已无法覆盖其债务总额,政府不得不依赖"借新还旧"的模式维持运转,财政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
2025 年 5 月 20 日起,工、农、中、建、交、邮储六大国有银行齐齐下调存款利率,活期利率降至 0.05%,1 年期定存利率在 0.95%-0.98%,其他期限利率也大幅下调。如 3 年期、5 年期定存利率降幅达 25BP,分别为 1.25%、1.3%。
活期存款利率0.05%、一年期定存跌破1%——这波利率下调直接把银行理财整不会了!杭州95后打工人小林看到这数字,二话不说就把年终奖全梭哈了黄金ETF,这操作简直6到飞起。2025年这个夏天,理财圈正在上演一场"存款大逃亡"的戏码。
方正证券指出,展望后市,小微盘占优行情特征或将延续。博时基金认为,存款挂牌利率下移,汇率约束的缓解,货币市场以及短端利率补降可能会延续。
为什么这么说不对?因为你还在用静态的眼光看待银行,但今天银行的状况,已经处在一个历史性的临界点。
那天接到朋友老陈的电话,听筒里传来的声音沙哑又疲惫:“我欠了500万,现在连利息都还不上了。”作为多年好友,我怎么也没想到,曾经风光的他会陷入这样的绝境。创业失败、盲目投资、周转借款……多重打击下,他的债务雪球越滚越大。但更让我惊讶的是,三年后他竟告诉我,所有
2025年5月,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跌破1%,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.05%,曾经“躺赚利息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。面对通胀压力和收益缩水,年轻人正用一场静悄悄的“财富保卫战”,重新定义理财方式——货币基金、债券基金、黄金基金组成的“新三金”,成为他们抵御风险的新选择。
5月22日,国有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跌至0.05%,10万元活期年利息仅50元,连一杯咖啡都买不起。这场"财富缩水革命"正在改写14亿人的理财逻辑:当最安全的存款也开始"蒸发",普通人该如何守护钱袋子?
一觉醒来,存钱的“躺赚”时代变了!5月20日,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、招商银行、中国银行集体官宣:即日起下调存款利率!这波操作直接让10万元存5年的利息少了1250元,相当于少吃25顿火锅,网友直呼“存钱不如存银行股”!
4月份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3.1%,因此在这次降息之后,全国平均的房贷利率下降到3%左右。
5月20日,新一轮存款降息开启,我国存款利率正式进入“1时代”,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等大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从0.2%降到0.05%,一年期定存从1.1%降到0.95%,三年期从1.95%降到1.25%。
2025年5月20日,央行宣布1年期LPR直降10个基点至3.00%,多家银行紧跟步伐,将1年期定存利率调至1%以下。面对“钱袋子缩水”的焦虑,市场悄然掀起一股“抢红利”热潮——中证红利指数年内逆势上涨0.70%,港股红利ETF规模突破百亿,红利资产为何成为降
大家好,最近我去市场买菜,发现紫菜涨到三十、一斤的鸡蛋涨到七块,心里不禁唏嘘:“这年头,钱真是越来越不值钱了!”说到钱,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存款,最近有个大新闻,就是银行的存款利率又悄悄地调整了,您知道吗?现在有些存款,不但利息低,甚至可能让您的钱越存越少呢!
又一家大银行宣布削减利率。NAB紧随Westpac,成为第二家调整储蓄利率的大银 行,宣布其Reward Saver和iSaver账户的利率分别下降25个基点,储户目前利率分 别是4.4%和4.65%。
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双双下降10个基点,1年期LPR降至3%,5年期以上LPR降至3.5%。这是LPR年内首降,在此之前LPR已连续6个月保持不变。
“低利率时代不仅是数值变化,更是经济运行逻辑的转变。” 5月23日,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、主任曾刚在接受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(以下简称《21世纪》)记者专访时指出,当前我国结构性低利率已在部分领域显现。尽管我国利率水平仍高于欧美极端低位,但商业银行净息